美國《化學與工程新聞》日前公布的全球化工50強中,陶氏化學公司以2006年491.24億美元的化學品銷售額位列榜首,巴斯夫公司名列第二,銷售額為482.60億美元。從此次發布的排行榜看,入圍50強公司化學品業務利潤率繼續提高,地域分布也更廣,而化學工業的新一輪整合也使許多新公司在排名中亮相。
陶氏化學公司已經是第四個年頭領先于巴斯夫公司,雖然兩家公司的化學品銷售額僅相差不到2%。殼牌公司(2006年化學品銷售額363.06億美元)、??松梨诠?340.98億美元)、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(277.83億美元)和道達爾公司(240.12億美元)名列前10強,分別排名第三、四、七、八位。英力士公司通過多次并購使實力大大增強,排名進入前五位。而2004年英力士公司的排名接近底線,銷售額約為50億美元,但到2006年其銷售額已達到333.66億美元。
進入今年前10強的其他公司有:杜邦公司,銷售額289.28億美元,排名第六;臺塑集團,銷售額210.12億美元,排名第九;拜耳公司,銷售額199.26億美元,排名第十。上年排名第十的沙特基礎工業公司本年度下降至第11位,銷售額197.49億美元。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首次進入本年度排名,以2006年93.86億美元銷售額排名第25位。
按公司2006年財務核算結果計算,本年度排名前50強的化工公司的銷售額達到7168億美元,比上一年度的調查高出15.3%。而2006年調查的前50強化工公司的銷售額(基于2005年數據),比2005年調查時高出14.9%。此次調查表明,化學工業利潤率繼續提高,總營業利潤率已由2006年的9.1%提高到今年的9.5%。
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英力士公司,該公司組建于1998年,通過并購不斷壯大而成為大公司,并成為世界最大的化學公司之一。該公司于2006年收購BP公司億諾聚合物業務,收購后使其年銷售額達到330億美元。
在地理分布上,全球前50強繼續呈重新分布的趨勢。按照本年度調查,位于美國、歐洲和日本傳統化學品生產區之外的頂級公司銷售額,首次超過了頂級日本公司的銷售額。4年以前,8家日本公司占化學品總銷售額13.0%,而傳統化學品生產區之外的6家公司占銷售額8.3%。今年,7家日本公司占總銷售額11.9%,而傳統生產區之外的9家公司占銷售額16.2%。
今年的調查表明,美國和歐洲公司持有總銷售額所占的比例在下降。因為在上年,美國有13家公司在前50強中入圍,它們在總銷售額中所占比例達29.3%,今年這一比例已降至27.9%。而4年前,美國生產商占總銷售額比例為32.5%。
今年占據總銷售額比例最大的是歐洲公司,共有21家,2006年時為22家。這21家公司總銷售額為2083億美元。根據2006年的調查,頂級的歐洲生產商占總銷售額比例為45.1%,而4年前為46.2%。
近期化學工業新一輪的整合使許多新的公司紛紛亮相。如沙特基礎工業公司、臺塑、英力士和印度信誠公司,不僅占據排行中有利地位,而且在行業中競爭地位也快速上升。陶氏化學公司功能塑料和化學品業務部執行副總裁Heinz Haller表示,受中國和印度經濟高速發展的驅動,這些地區的公司將具有強勁的競爭優勢。
分析人士認為,美國杜邦公司和陶氏化學公司、英國ICI公司以及歐洲赫斯特公司、拜耳公司和巴斯夫公司,也都將發展目標針對發展中的市場。
另外,特種產品行業成為化工公司增加效益的重要領域。如日本東麗工業公司發展碳纖維業務,從波音787幻影飛機大量使用碳纖維而獲益。碳纖維占東麗工業公司銷售額不到10%,但營業利潤卻占25%左右。
同時,一些公司通過兼并使實力大增,如美國阿波羅管理公司最近收購亨斯邁公司,使其與麾下的Hexion特種化學品公司合并,新的公司銷售額將達到近160億美元/年,憑借這一銷售數字就可在今年榜單上位居第14位。而聚烯烴生產商巴賽爾公司宣布以190億美元收購萊昂得爾化學公司,如果這項收購得以批準,將使巴塞爾公司進入《化學與工程新聞》全球調查排名的前5位。